界面新聞記者 | 呂文琦
青海共和縣塔拉灘戈壁,昔日荒灘已鋪滿光伏板,下方綠草茵茵,牧羊人趕著羊群穿梭其間。
在海拔三千米的青海高原,界面新聞記者目睹了一場由“耐心資本”驅動的綠色變革,從龍羊峽的“萬里黃河第一壩”高峽平湖,到海南州塔拉灘戈壁上全球最大的生態光伏園蔚藍矩陣,再到如“超級充電寶”般矗立的貢瑪儲能電站。
保險資金正以十年為尺度的長期陪伴,在服務民生與投資收益的蹺蹺板上,尋找雙贏之路。
清潔能源造福一方
界面新聞從調研中了解到,早在2017年,中國人壽便出資80億元投資“電投黃河(嘉興)能源投資合伙企業(有限合伙)”債轉股基金,用于向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青海黃河公司”)增資。
2019年,中國人壽再次以90億元股權投資領投青海黃河公司項目,由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稱“中國人壽資產公司”)受托實施。該項目以保險資金周期長、穩定性高等優勢,有效匹配電力清潔能源產業投資資金密集性、收益穩定性以及投入產出長期性的特點需求,為民生工程輸入發展動能。
“1滴水發11次電”,青海黃河公司所屬黃河上游干流河段11座中大型梯級水電站已串聯起的“水電走廊”,龍羊峽水電站便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。
作為黃河上庫容最大、調節性能最優的“水塔”,龍羊峽水電站不僅極大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,更服務下游省區灌溉保證率從56%躍升至80%,保障了沿黃9省(區)承擔的全國約13.4%的糧食供給安全。

青海是清潔能源大省,不僅水利資源豐富,太陽能資源也十分充沛。
距離龍羊峽驅車2小時的海南州生態光伏園是中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。這里平均海拔2920米,日照時長日均8小時,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,是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、單體容量最大、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。
海南州生態光伏園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光伏板遮擋陽光,使光伏子陣區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%,風速下降50%,植被覆蓋率提升到80%,有效遏制了土地荒漠化。
據園區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介紹,隨著荒漠沙丘變成了草原綠洲,為解決伴隨而來的除草問題,光伏園里加蓋起了羊舍,一群群光伏羊成為天然除草“義工”,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,賣掉的羊還為當地牧民帶來收入。

險資投資需拓寬邊界
在險資助力民生服務背后,也完成了低利率環境下投資標的找尋。
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副總裁趙暉向界面新聞表示,保險的商業模式本質是雙輪驅動,而這兩個輪子共同承載著“穩定”這一核心要義——無論是負債端的運營,還是投資端的布局,所有投資工作的終極目標,都是為了強化負債端的風險保障能力,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。
趙暉向界面新聞指出,自監管政策放開另類投資以來,保險資金一直聚焦基礎設施領域布局,重點是在能源、電力、交通、環保、市政等行業,這些行業的特點是收益穩定、周期長,可以更好地匹配負債端的需求。
“自2019年投資青海黃河公司以來,公司獲得了較為穩定的收益。在利率中樞下行期,保險資金需要進一步拓展投資品種和投資類型的邊界,獲取更多的穩健投資收益,民生工程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對象。”趙暉介紹。
股權投資計劃與債權投資計劃、資產支持計劃等,都是險資另類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,保險資金正調整資產配置策略,將另類投資作為重點關注方向之一。
在趙暉看來,如今已進入權益與資本驅動時代,必須重視股權投資,這是時代、趨勢和階段的必然要求,另類投資轉型也因此將其作為重點。
就在3月,中國人壽收獲了另類投資的果實。
2018年,中國人壽出資80億元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下屬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進行增資。增資款用于償還債務,助力企業降負債去杠桿,為中電核綠色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,同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,促進國家電投核電業務長遠發展。
隨著上市公司電投產融宣布與電投核能的資產重組,電投核能“裝入”上市公司。今年3月,中國人壽公告指,中國人壽作為此次置入資產電投核能的股東,以持有的電投核能26.76%股權作為對價認購電投產融增發的股份,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壽持股價值達到了152億元。
中國人壽資產公司直接投資事業部執行董事林華向界面新聞表示,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改善民生方面,保險資金通過另類投資可以使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連接起來。
“一方面,保險資金可以通過另類投資的方式,直接對接企業的長期、中長期資金訴求,參與國家重大項目以及區域發展項目,直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;另一方面,還可以通過私募股權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等方式,直接投資于新興產業、科技創新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實體經濟項目,為企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,助力企業升級發展。”林華認為。
盡管保險資金在民生領域投資成效顯著,但在股權投資落地等方面仍面臨挑戰。林華向界面新聞建議,“希望未來可以對未上市股權的退出有一些更為靈活的政策空間”,以進一步提升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的積極性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